校園民主化


1987年7月14日臺灣宣布解嚴,政治加速民主化,社會更加開放多元。加諸師資培育法的公布,使得臺師大從傳統師資培育大學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民主的風氣也自社會吹入校園,使師生隨著社會一同進步。

野百合學運


1990年3月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任期屆滿,國民黨內由林洋港、蔣緯國與主流派李登輝、李元簇競爭提名參選總統和副總統,引發國民黨內權力爭奪的白熱化。此外,長期未改選的國民大會代表於國民大會中自行通過「臨時條款修正案」,將增額代表任期延長為九年及大幅提高出席費,引起全國民眾的憤怒,成為學生和社會大眾不滿的對象。

3月14日臺大學生組成「臺大民主行動聯盟」,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靜坐抗議。16日,學生前往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揭開活動之序幕。學運很快蔓延至各大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抗議浪潮。

3月17日,靜坐學生漸漸增多,臺大自由派教授發起「柔性罷課」,並將上課地點移到中正紀念堂,稱之為「民主教育週」。3月18日,學運擴大至全臺,校際學生加入靜坐行列,學生組成「七人決策小組」,提出四大訴求,包含「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廢除臨時條款」、「提出民主改革時間表」,並定出「自主、隔離、和平、秩序」的活動原則。

3月19日,靜坐學生展開絕食抗議,要求政府回應四大訴求。同時,國際媒體開始大範圍報導臺灣的學運。

3月21日,李登輝當選第八屆中華民國總統,於總統府接見學生代表,並承諾召開國是會議。校際會議通過撤退聲明,並發表<追求民主永不懈怠>聲明,結束了長達7天的廣場抗議。

1991年5月1日李登輝總統宣告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了長達四十年的國會未全面改選的現象。

學生聚集於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 圖片來源:國史館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