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學潮


臺北高等學校與臺北帝國大學


1922年臺灣總督府頒布「新臺灣教育令」,宣布中等以上學校實施「內臺共學」制度,從而設立「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及「臺北帝國大學」兩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簡稱臺北高校),創立於1922年,為七年制之高等學校(含尋常科四年、高等科三年),是二戰結束前全日本38所菁英養成高校之一,也是臺灣唯一的一所高校,具備帝國大學預科性質,原則上畢業生可申請免試直升臺北帝國大學(日本9所帝國大學之一,今臺灣大學)。臺北高校創建初時,借用當時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高級中學)校舍,1926年始遷移至古亭町(臺師大現址)。

1928年為銜接臺北高等學校之畢業生,臺灣總督府依據「大學令」於富田町成立「臺北帝國大學」。設立初期設有文政學部及理農學部,1936年增設醫學部,1943年設立工學部。因臺北高校學生多不以臺北帝國大學為升學志願,故於1941年在士林芝山岩設立「臺北帝國大學預科」穩定招生人數。

1945年二戰結束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北高校,11月依新學制將其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旋改為「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帝國大學預科」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先修班」,畢業生仍可直升國立臺灣大學。

同時因急切需要培養大量中學與高中師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1946年6月5日成立具大學位階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負責中等教育師資的人才培育。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創立時,與臺北高級中學共同使用同一校地與設備,教職員亦相互支援流用。

師院開辦之初,為因應中等學校師資之需求,設有教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等7系,另設置四年制之公民訓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體育、音樂等9個專修科,以及一年制專修班。

1949年臺北高級中學奉令停止招生,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承繼臺北高級中學的校地、設備、圖書等。

1930年代臺北高等學校全景
臺灣師範學院招考新生 民報 1946.7.19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