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坤大師文件展

台灣風景寫生

龍井故鄉《龍井故鄉》

1928 油彩‧畫布  53.2*40.8公分

      這是陳慧坤於1928年剛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第一年,畫於返鄉省親時的暑假作業,也是他創作初期僅有的三幅油畫之一。從平穩的構圖和寫實的景物表現中,已可清楚窺見陳慧坤紮實的素描根基。強烈光影反差的效果,更將中台灣烈日下特有的耀眼感受表現無遺。


 

能高瀑布《能高瀑布》

1951 膠彩‧紙  180*72.5公分

這是陳慧坤觀摩溥心畬技法後畫出的實驗之作,整幅畫完全採國畫的格式,以畫面中軸的一脈瀑布為焦點,四段曲折的瀑布,由最上端的遠方一路下瀉,來到眼前,橫過一道木製的長橋,墜向深邃的谷底,這是一幅以移動式視點畫成,充滿中國傳統山林構圖的膠彩作品。

 

 

 


 

淡水下坡路《淡水下坡路》

1960 膠彩‧紙  72.5*60.8公分

陳慧坤選擇的坡路構圖,坡路的方向和角度強勢地主導著觀畫角度的切入,遠景的天際線改以弧線取代一般慣用的直線,明顯拉開水面與坡路的距離,加強坡路的陡斜,讓下坡俯衝的壓力迫在眼前。

 


 

《玉山第一峰》

1972  膠彩‧紙  92*180公分

這件作品是以山的連綿和壯闊為主要對象,開展出畫面整體的氣勢雄渾與磅礴磊落。為了對比出玉山主峰的宏偉,陳慧坤在前景的部分利用單棵樹木來加以襯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右下角的樹叢運用的是近於塞尚風格的單一方向筆觸,與整體十分契合;但左下角的松樹,似乎掺融了東方繪畫中勾線、填色的技巧,彷彿天外飛來一筆,在畫面中形成有趣的視覺效果。


 

烏來瀑布《烏來瀑布》

1977 膠彩‧紙  183*89公分

陳慧坤以國畫的佈局構圖,但在處理手法及效果上已完全脫離傳統國畫的格局,由林間深處奔騰而下的瀑布,疏密緩急奔流的面貌在微妙的造型及調子變化下顯得栩栩如生,加上兩測深暗的岩石以及鮮綠的草木的陪襯,似乎可以讓人真實地感受到它的潔淨清涼。畫幅高處鬱鬱蒼蒼的樹林,在漸遠漸淡的色彩處理之下,也顯出濃郁蓬渤勃的生機。

 


 

十分瀑布(三)《十分瀑布(三)》

1977 膠彩‧紙  84*126公分

這是陳慧坤第三次畫十分瀑布,較之前的作品,畫面上增添了一股逼人的氣勢,直接將觀者牽引到距離瀑布僅有咫尺的距離。雖然觀者因而無法看到瀑布上方的河面,但兩旁山壁間豎立著層層往後延伸的樹林,彷彿將浩浩蕩蕩川流的河面也平鋪推展到遙無止境的遠方,寬闊的瀑布氣勢逼人,奔騰的水花在喧嘩聲中濺散開來,令人嘆為觀止。

 


 

合歡山《合歡山》

1974 膠彩‧紙  146*210公分

本幅是陳慧坤在1974年孟秋時旅居合歡山松雪樓時的寫生作品。在畫面的題詩中可以得知畫家對於臨摹古人衣飾提出不能僅止於形似,而須在師法古人的同時提出自我獨特的表現,因此需臨摹與獨創並進,而創作最高的追求,乃是在對自然萬物真理的參悟,故此時的繪畫創作對畫作本身而言,成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因而陳慧坤描繪合歡山時,景物的形似已經不是畫作追求的中心,畫家藉由扭曲的、拖曳的、短促的筆法與層次豐富色彩變化,不止表達出面貌多變的山岳本質,更融入畫家面對亙古山岳時複雜的情緒變化與感動,使之達到合歡與我共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