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介紹《太陽點名》、《粉絲與知音》、《左手的繆思》再版
書名:太陽點名
作者:余光中
出版日期: 2015/06/01
簡介:
余光中:「〈太陽點名〉一首,專寫春回大地,太陽來點澄清湖岸特有花樹的名,充滿幽默與喜悅。在環保署的贊助下,此詩得以銅牌刻碑立于湖岸,是我長居高雄莫大的榮幸。」
《太陽點名》為余光中《藕神》之後,闊別八年新詩作。本詩集分成三輯:〈短製〉五十五首、〈唐詩神遊〉二十三首、〈長詩〉四首,共為八十二首,是余光中所有詩集中份量最重的。主題、體裁、語言變化更是包羅萬象,有幽默可愛的〈太陽點名〉,描繪名勝的〈阿里山讚〉,〈白眼青睞〉寫苦中作樂的就醫經驗,還有以唐人為師的仿作或遊賞名勝風景有感而發之作如〈下江陵〉、〈楓橋夜泊〉,因為美加上宗教感動而創作的〈大衛雕像〉等精彩詩作。
書名:粉絲與知音
作者:余光中
出版日期: 2015/08/01
簡介:
>余光中:「《粉絲與知音》繼《青銅一夢》之後,是我最新的一部散文集,其中作品都寫於二○○六至二○一四之間,也可以說,是我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部散文集。
本書共分二輯。第一輯得十二篇,篇幅較長,多為抒情與敘事融匯之美文,其地理背景包括大陸、台灣、外國,而落實在汨羅江、重慶、溫州、杭州、皖南、西安;西子灣、台東、花蓮;阿拉斯加、佛羅倫斯。時空關係都深長地統攝在倫理之中的一篇,是〈失帽記〉,其孺慕之情早應表達,迄失帽而終得依附。本書原來想以此篇為名。
第二輯得三十八篇,多為小品或雜文,主題相當紛紜,篇幅也都短小。其中從〈為梵谷招魂〉、〈迎畢卡索特展〉到〈車上哺乳不雅〉有十二篇,刊於《聯合報》或《人間福報》的專欄;從〈心猿意馬,意識亂流〉到〈翻案文章,逆向思維〉有四篇,原刊於《中國時報》,是擔任台灣大哥大「簡訊寫作比賽」的決審委員,為鼓吹此道而撰的文章。另有多篇文章哀悼作者的師友,趙麗蓮、英千里、吳炳鍾、李煥、袁可嘉、許世旭、鍾鼎文、顏元叔、林忠民、杜十三等均在其列。
今年是我自港返台,定居高雄的三十週年,歲月之長已逾生命的三分之一。能在此地安居樂業而弦歌不輟,文思常湧,實在要感激李煥校長當年相邀之情。如果當日我回台灣是去了台北,則海闊天空日月無礙的感覺就不會瀰漫在我的新作之中。」
書名:左手的繆思
作者:余光中
出版日期: 2015/12/01(再版)
簡介:
★余光中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繆思》初版於1963年,書名成為台灣文學史中的一個典故。
★余光中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雖自謙散文是副產,但書中收錄了知性與感性兼具、令人讚嘆的美文。
「詩文雙璧」的余光中,以右手,向詩的繆思不斷燃香,左手也在案頭筆耕散文。他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應該有木簫的甜味,釜形大銅鼓的騷響,有旋轉自如像虹一樣的光譜,而明滅閃爍於字裡行間的,應該有一種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思想與文字相遇,每如撒鹽於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余光中在台灣文學的豐盛耕耘及重要性,放眼現代文壇,少見能出其右者,《左手的繆思》更成為他散文的代名詞。陳芳明說:「他筆下揮灑成形的恢宏氣象,既是個人豐饒生命的投影,也是當代歷史魂魄的縮影。」他學貫中西,以文為論,有豐富的知識,將夾敘夾議的文章,寫得說理透徹、深入淺出;有璀璨的文采,評述一代文學家或藝術家,均能點出其神魂氣魄,比喻鮮活、精采易讀。
他揮灑詩人的感性,「感情用事」的篇章讀來灑脫浪漫。〈記佛洛斯特〉中一張與美國詩壇巨擘的泛黃合照,紀念東西方兩大詩人交會時互換的光亮。當他初聞佛洛斯特「挾有十九世紀風沙」的聲音,竟熱淚盈眶,盡顯對文學大師的孺慕之情,猶如今日文青仰望余光中這顆恆星。
他具備學者的理性,認為寫文應有知性作為感性的脊梁。他用暢達的文筆與清明的分析,評論艾略特、安格爾,介紹梵谷、畢卡索,綜論各種畫風流派,深究個人生命史的演變,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學理與藝術性竟能完美交融。看詩人論詩分外好看,作者本身詩藝超群,評價影響二十世紀的大詩人時,更能引領我們一窺創作門道的虛實。
第一篇短文〈猛虎與薔薇〉,暗示他知性與感性兼備的文風,既如猛虎般陽剛,也有薔薇的陰柔。以他在本書揭露的散文美學,來檢視他歷年的文集,無一不符合標準,彷彿實現了遙遠的時空承諾,也預見了未來的創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