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文學大師余光中特展

右手寫詩 左手寫散文:文學大師余光中

余光中先生早期大頭照1梁實秋讚譽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余光中先生,1928年重九日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父余超英,母孫秀君。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同時考取北大及金陵大學,北方因戰不寧,入金陵大學外文系就讀。1949年為躲避國共內戰轉學至廈門大學,1950年6月底赴臺,九月考入臺大外文系三年級,1952年臺大畢業,1959年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返國後於本國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淡江文理學院,更曾擔任美國國務院客座教授、亞洲教授計畫客座教授、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丹佛寺鐘學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與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中國吉林大學、中國東北大學與福建廈門大學等校客座教授,作育英才,桃李滿天下。

臺大時期的余光中已經鋒芒難掩,經常向《中央日報》、《新生報》投稿,當時幾乎每個月皆會刊登一兩首詩。就讀臺大三年級那年,同班同學蔡紹班自告奮勇將余光中的一疊詩稿拿給梁實秋看。不久竟收到梁先生的親筆信,對余光中的作品鼓勵有加,自此展開梁實秋與余光中長遠深厚的師生情誼。1952年,余光中大學四年級下學期,第一本處女作《舟子的悲歌》問世。

1954年初春的一個晚間,詩人夏菁寓所中的聚會開啟了「藍星詩社」創立的因緣,聚會參加人包含覃子豪、鍾鼎文、鄧禹平、余光中。會中決定「藍星詩社」為一不拘形式的詩社,也就是不選社長、不設組織章程、不宣揚任何主義,但是反對現代派「橫的移植」的主張。藍星詩社的成員個個詩才不凡,《藍星》週刊亦密集出刊,有了舞台與戰場,《藍星》週刊在詩壇的影響力漸增。1954年年底,余光中的第二本詩集《藍色的羽毛》即由藍星詩社出版。

早於大學四年級,余光中就被票選為十位最受歡迎的詩人,1962年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新詩獎,1966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以〈傳說〉一詩獲新聞局金鼎歌詞獎,1984年榮獲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1990年以《夢與地理》詩集獲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1998年獲第一屆「五四獎」、「兩岸交流貢獻獎」並獲行政院新聞局「國際傳播獎章」,2014年獲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2015年獲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榮通古今,涵納中西,為華語文學界最富影響力的大家。陳芳明更譽他「余光中在的地方就是文學中心」。其詩作、散文、評論、翻譯除擁有廣大讀者,更為兩岸三地各級學校收錄成教材,常見者如:〈西螺大橋〉、〈車過枋寮〉、〈鵝鑾鼻〉、〈鄉愁〉、〈我的四個假想敵〉、〈聽聽那冷雨〉等,對於華語文教育影響深遠。更有楊弦、李泰祥等眾多音樂家,將其詩作譜成歌曲傳唱,成為大眾耳熟能詳之作。

參考資料:

傅孟麗(1999)。〈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臺北:天下遠見出版。

香港中文大學(2008)。〈余光中-與永恆拔河〉。Retrieved December 1, 2014 from http://www.lib.cuhk.edu.hk/Exhibition/Yukwangchung/aboutyu.htm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2014)。〈漢寶德、齊邦媛、余光中榮獲第三十四屆行政院文化獎〉。Retrieved December 1, 2014 from http://cultural-award.moc.gov.tw/news_10.html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2014)。〈得獎人介紹-余光中〉。Retrieved June 26, 2015 from http://cultural-award.moc.gov.tw/member_34a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