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執教,作育英才

民國37年(1948)夏天,謝冰瑩來到沈陽尋找寫作素材,到了山海關卻因鐵路被毀壞而無法往前走,好不容易從山海關到北平,這時遠在臺灣的梁舒來信,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中文系聘請她去當教授。於是謝冰瑩便積極籌劃赴臺之事。起先賈伊箴是持反對意見,最後還是同意了。她先到上海,暫住女作家趙清閣家。8月下旬離開上海,謝冰瑩帶女兒莉莉先到臺灣,丈夫和兒子暫留北平,不久也到了臺灣。

民國39年(1950)5月4日,謝冰瑩出席官方的中國文藝協會成立大會,還和有名的文人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等十五人一起當選為該會理事,並成為當時所謂愛國小說家之一。民國44年(1955)5月5日,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成立,發起人有蘇雪林、謝冰瑩等三十二人。

民國35年(1946),她在北平女師大教授「新文藝習作」。隔了兩年後,她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國文課外,仍持續開設「新文藝習作」課。而在師範院校開「新文藝習作」課,地位遠不及古典文學及訓詁課程。儘管如此,謝冰瑩仍是堅決開這門課,並且力爭到底,謝冰瑩堅持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謝冰瑩本身是從事新文學創作而對此課有所偏愛,而是她認為國文系過於死氣沉沉,應通過新文藝一類的課程增強它的生命力。

謝冰瑩來臺從事的新文藝的播種工作,是她在課餘指導學生時,把新文藝習作編成一本厚達七百多頁的《青青文集》,後來又和學藝委員會一起編了一本全校性的文藝創作專集《摘星的季節》,此兩本書均由謝冰瑩和出版社聯繫交涉,入選的習作還有稿酬。這種做法在60年代的國文系雖非絕後,但卻是空前的壯舉。

謝冰瑩在師大除了忠於本職工作外,還在校外擔任輔導工作。如在耕莘文教院任職的喻麗清,將常找她開散文課或擔任散文比賽的評審委員時,她沒有大作家的架子,總是用一半是教授一半是慈母的笑臉相迎。教起課來十分投入,批改作業一絲不苟,所以學生都非常喜歡她,常到她家去串門,形塑出嚴師慈母的形象。

謝冰瑩一邊教學,一邊筆耕,終於迎來了創作豐收,僅散文就出版了《愛晚亭》、《綠窗寄語》、《故鄉》、《作家印象記》、《夢裡的微笑》、《我的回憶》、《生命的光輝》。小說則有《紅豆》、《聖潔的靈魂》、《霧》、《碧瑤之戀》、《離婚》、《空谷幽蘭》、《在烽火中》等多部。另還有傳記、兒童文學以及論文集。50年代她還到馬來西亞、菲律賓講學三年,並出版了《冰瑩游記》、《菲島記游》、《馬來亞游記》、《海天漫游》。

摘自《幾度飄零:大陸赴臺文人沉浮錄》,古遠清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
閻純德、李瑞騰編:《女兵謝冰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柴扉:《謝冰瑩先生的著作與生平》,載《文訊》,總第18期,臺北,1985年6月。
柴扉:《女兵不死,精神常在》,載《文訊》,總第173期,2000年3月。

1960年代,與文友合影。左起謝冰瑩、蘇雪林、褚問鵑。

(賈文輝先生提供)

1956年3月14日出席蔣經國宴請「44年度全國青年最喜閱讀文藝作品集最推崇文藝作家測驗」入選作家餐會。

(文訊文藝資料中心提供)

1950年代,謝冰瑩與女兒賈文蓉合影。

(文訊文藝資料中心提供)

1965年5月9日,謝冰瑩應韓國《女苑》雜誌社之邀,與蓉子、琦君共組中國女作家大韓民國訪問團,代表中國婦女寫作協會訪韓。

(文訊文藝資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