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博士於西元1938年1月1日出生於臺灣省高雄市,父親為留日齒科醫師,母親為留日鋼琴家,亦為蕭泰然之鋼琴啟蒙者,由於家中成員多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因此從小即在充滿鋼琴聲、讚美詩與宗教音樂的環境中成長,奠立蕭泰然日後音樂生涯的良好基礎。
1959年,蕭泰然自台南長榮中學畢業後,在高錦花老師的協助下,考入師大音樂專修科,畢業後至澎湖實習一年,代理教務長及校長之職,後回母校入大學部,於1963年取得學士學位。在學期間,與留日鋼琴家李富美老師習琴,並成為甫從法國學成歸國之許常惠老師的入室弟子,免費上課,正式開啟其音樂創作生涯。此時期可稱為蕭泰然音樂創作的啟蒙時期,作品多為親近易懂之宗教音樂及兒童合唱曲。
1965-1967年,蕭泰然至日本武藏野大學深造,鋼琴師事中根伸之,作曲師事藤本秀夫。回國後,先後任教於私立文藻女子外語專科學校、高雄女師專科學校、台南家專音樂科、台南神學院音樂系,並於1973年獲聘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講師,教授鋼琴與和聲等課程。正當他以鋼琴家、作曲家及音樂教師等多重身分,於台灣樂壇展露光芒之際,因家中突遭巨變,蕭泰然遂於1977年舉家遷居美國。
旅美期間,因家計之需,蕭泰然初以經營藝品店維生,但因念念不忘音樂創作,遂於1986年申請進入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主修作曲,學習現代音樂創作技法,並於1987年取得作曲碩士學位,並確立以「台灣民謠的精神為主體,融入西方古典、浪漫、印象及現代音域的技巧,來培育現代的台灣新音樂」為重要創作方向。其後十年間,創作不輟,獲得各項榮譽,陸續完成包括《一九四七年序曲》等多首大型管弦樂作品。在寫作《一九四七年序曲》期間,蕭泰然一度腦血管破裂,生命垂危,但他對音樂創作之執著與堅毅,仍使他於健康狀況極為不佳的情況下,完成這部作品,其不屈不撓之精神,實在為人所感佩。
蕭泰然畢生貢獻於音樂創作上,其音樂因體驗人生苦難而展現出真摯、自然、溫和與韌性的特色,撫慰無數海內外同胞的心。音樂之價值在蕭泰然的創作生涯與對同胞的感動中得到最光榮的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