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誨人不倦 |
撰寫「教育社會學」與「教育社會學新論」兩本鉅作,使他成為教育社會學的泰斗。「比較教育」亦為其教學專長,開設此方面課程學生獲益甚多,另因其畢業於臺灣師大社會教育學系,終身教育與學習社會為其重要志業,深刻融入其教學內容中。 |
師範教育的躍升 |
本著「一切為學生,一切為同仁,一切為教育」的理念,積極爭取預算重劃校區、興建教室,順利獲贈第二校區土地。提出課程改革方案,包括各類科目平衡發展及統整、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融合等。在他的領導下,創造出學校歷史嶄新的一頁。 |
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
提出教育行政工作四項基本原則:「時時想到學生、處處照顧教師、秉持文化理想、信守國家政策」。推行各種教育措施,包括鄉鎮有圖書館、強化社教機構專業功能等,逐步達到教育機會均等。促使師專順利改制為師範學院,為國校教育帶來大躍進。 |
永遠追求第一的堅持 |
為中正大學創校校長,順利完成校園物質建設。本人文科技兼顧、研究教學並重、理論與實際相融的原則,妥善規劃該校發展為完整的綜合性大學。致力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三者的平衡發展,建立獨特而全面的導師制度,並積極推動各項國際學術交流合作。 |
孕育劃世紀的教改藍圖 |
孜孜不倦研究教育改革的規劃,將我國文官制度帶入終身學習的體系,提出之變革包括:追求公務人力的卓越化,形成全面的品質管理制度;保障公務人員的終身學習權,以充分發展其潛能;讓公務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以激發成員的學習動機及潛能等。 |
為教育改革鞠躬盡瘁 |
推出一幅幅教育改革藍圖,包括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建立高等教育回流教育體系實施方案、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教育基本法等,其規模之宏闊、執行步驟之慎密,使臺灣的教改脫離以往做做改改,以及局部性改革的做法,而步入全面改革的成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