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作為訊息傳播往來的媒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紙質圖書檔案與歷史文獻資料,是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結合材料科學、人文歷史、及修復技術的專業,建立保存與維護的觀念與技術,才能使得文物有妥善的照顧。
1.行政管理:包括政策與準則、保護策略與方法、軟硬體設備、經費、人力資源及緊急處理政策,建立相關規範,文物保護工作才不會無所適從。
2.環境控制:藉由改善典藏及展示環境的光線、溫度、濕度及汙染源,以減緩文物劣化的速度,並選擇符合保存或展示需求的設備材質,亦包括蟲黴菌的管理、防災設備的規劃。
3.典藏維護:評估藏品類型及現況,建立正確的存放方式,以穩定典藏環境及藏品現況。以紙類文物為例,存放方法包括平放、立式、捲軸、夾裱或裝框方式;常見的保存材料如無酸紙、檔案夾紙、無酸卡紙板及無酸瓦楞紙板、無酸性的聚脂或塑膠材料等。
4.修護或修復:穩定文物損壞的狀況、延續文物的壽命,使文物得以安全地使用、展示及複製。以非書籍類的紙質文物為例,其修護處理技術大略如下:表面除塵、移除異物、除背板、攤平、嵌折(補裂縫)、隱補洞口、除膠帶、固色、除汙漬、清洗、除酸、補色、托紙等。
5.文物保護科學:使用科學儀器分析文物材質與屬性,輔助文物修復或藏品維護得以對症下藥。並研究保存材料及評估修護方法。前者包括文物相關傳統技法與材料、劣化問題分析;後者如紙質酸化、防黴除斑、顏料加固、文物預防性保護等深度修復作業。
6.教育與人才培訓:訓練專職人員使文物保護工作得以拓展延續,依學員性質可分為專業訓練、在職訓練及教育推廣三大類;其中,推廣教育有助於大眾了解並支持文物保護工作,扎根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