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汲古開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館藏珍善本選粹暨紙質文物保存維護特展

《宋版孟子》

《孟子》一書以語錄體詳細地記錄了東周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言行,是孟子思想的體現。《孟子集註》為《孟子》的主要注本之一,出自南宋朱熹(1130-1200)的《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自述此書為「畢力鑽研,死而後已」的經典之作,也幾成為後世歷代的教科書,官刻不絕,坊刻尤多,流傳深廣。

本館所藏封面題名《宋版孟子》,經考據應為明覆刊宋本,具版本學價值。原十四冊,今存一函十一冊(缺卷二至卷四)。左右雙邊,白口,順魚尾,版心上方記該版字數,中有相應的書名及卷次,下記刻工姓名。每半葉八行,一行十六大字;註釋小字雙行,每行亦十六字。藏印可考者為清中葉後著名藏書家朱元炅(1812-1826)之正方陰文篆印;其他鈐記典藏篆印諸人,雖然暫時無法考查得知究竟,但從典藏印記的款式與墨色觀查,殆屬同一時期先後學者。

 

《翁批杜詩》

杜甫為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從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動亂的時代,對於當時的重大政治事件、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敗、社會上的貧富懸殊、人民生活的痛苦、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成為最深刻的歷史鑑照,且在藝術技巧和語言運用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翁批杜詩》為乾嘉時代著名的學者暨書法家翁方綱(1733-1818),一生經研《杜詩》、朝夕玩味吟詠,深造自得的詩學完整傑作,完成於嘉慶五年(1800),於批注特色、書法風格、學術價值皆有可觀。本館所藏《翁批杜詩》為僅有的手稿本,曾經流傳於徐松(1781-1848)、楊以增(1787-1856)、黃遵憲(1848-1905)等,後為民國軍界藏書名家陳繼承(1893-1971)攜來臺灣,於民國45年(1956)售歸本校典藏至今。

原稿於各冊書首題「杜詩一」、「杜詩二」……等,內文卷中偶有以硃筆題作《杜詩附記》,典藏者後添書名《翁批杜詩》,並逐冊金字寫於卷端。線裝二函十二冊(詩目一冊、詩十冊、文一冊),館閣體端楷抄錄杜甫詩、文全帙,每葉二十行、每行二十一字,再以行草書法批注眉批評點,秀麗流暢,後評「精批密圈,朱墨爛然,皆覃谿先生目光髯影,栩栩飛動處也」。

 

《隋經籍志考證》

載記史書中所彙錄典籍的圖書目錄,漢書、新唐書、宋史、明史為藝文志,隋書、唐書則有經籍志。唐代官修的《隋書經籍志》(簡稱《隋志》),是繼《漢書藝文志》後,現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錄,對魏晉南北朝史學發展首次給予全面總結,並開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先河,對後世影響甚大,一直到清代編《四庫全書》仍沿用。

歷代研究《隋志》者眾,清代章宗源所著的《隋書經籍志考證》是現存第一部考證之作,於每類之下注明「今存」、「變遷」以及「歷代著錄情況」,既辨明各部類的謬誤,亦補充其缺漏,在史學及目錄學的研究上皆具重要地位。

本館所藏《隋經籍志考證》為清光緖三年(1877)湖北崇文書局刊本,一函四冊,共十三卷。四周雙邊,大黑口,對魚尾,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晚清名家金蓉鏡(1855-1929)批校及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