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歌新版歌詞創作說明 |
校歌新版歌詞填詞原委 |
校歌是全校師生與校友情感的依附。本校校歌誕生於民國37年(西元1948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期間,當時有感於本校培育師資的重責大任,由李季谷院長親自為校歌撰寫歌詞,並委請音樂專修科主任蕭而化先生譜曲。 本校業已轉型為綜合大學,由於本校發展格局已超越1948年版校歌所描繪,故而在考量各年代校友對校歌的情感,並希望校歌歌詞能符合本校現在與未來發展的情形下,保留校歌曲調,為校歌重新賦詞。 校歌新版歌詞之創作係由本校「校歌專案小組」邀請本校國文系、音樂系、教育系多位師長與學生會代表共同召開「校歌新版歌詞專家學者會議」,經過半年多來的討論與潤飾,最終挑選出蔚藍版與木鐸版兩個候選版本 。此二候選版本之歌詞將對全校推廣。 校歌必定來自某個特定的時空,但必然也超越某個特定的時空。校歌新版歌詞定案後,1948年版校歌歌詞仍將保留與傳唱,期盼在共同的校歌曲調下,聯繫各時代校友與在校同學對本校的情感,與本校一同邁向璀璨的未來。 |
校歌新版歌詞候選版本 | |
蔚藍版1 |
蔚藍版2 |
蔚藍太平洋,育我新生命; 啟山林、睦群眾,樂學風。 作育菁莪,親愛無間相勉勵; 自由鐘聲響,人文科技融。 青春氣宇軒昂,展大度雍容。 迎向國際創新局,深耕吾土致大公。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
蔚藍太平洋,育我新生命; 啟山林、睦群眾,樂學風。 作育菁莪,親愛無間相勉勵; 自由鐘聲響,人文科技融。 青春氣宇軒昂,展大度雍容。 展望國際開視野,誠正勤樸至大公。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
【詞意簡釋】 |
全詩以:「臺灣-師範-大學-校歌」為主體發想,文字韻律依循原本校歌節拍。 第一段, 以「臺灣」為主體,敘述地理位置及歷史發展,表達師大建校百年在時光洪流中的悠遠與傳承。末句「樂學風」下啟「師範」的精神。 第二段, 首句「作育菁莪」即樂於培養人才之意,上承「學風」概念,以「教育」為主體,敘述師大多年來學風自由,兼顧人文及科技發展,為臺灣社會做出貢獻。末句「人文科技」呼應下一段「大學」的精神。 第三段, 以「大學」為主體,展現師大青年大度軒昂的特質,同時表現師大邁向國際的學術成就,以及關本土的社會責任。 (蔚藍版2結合校訓也可以考慮) 第四段, 回歸「校歌」精神, 依音樂學院建議,配合曲調的重複高升曲式依用原詞,與過去的歷史、校友產生連結;表現百年傳承的精神風貌,呈現師大恆久不變的校園理想。 |
木鐸版 |
木鐸鐘聲響,育才蔚國用, 起紅樓,立典範,沐春風。 誠正勤樸,敬業樂群志向同; 風華四季誦,教育百年功。 探求學術真理,喜科技崇隆; 人文藝術有專攻,國際視野能會通。 凌雲雄心壯,飛躍向蒼穹; 凌雲雄心壯,正氣貫長虹。 |
【詞意簡釋】 |
全詩以「過去/現在/未來」發想,而以學生為主體出發。 第一段「木鐸」、「紅樓」的意象,融合建築物的物質性特色,以及名師輩出的精神文明性特色,有地理、歷史與人文的關懷,表彰前來「師大」受學過程的歡樂。 第二段說明校訓「誠正勤樸」的重點,在於品德修養和用功向學,而傳承至今已滿百年,師大人的德術兼修尤其值得看重。 第三段說明「師大」在學術知識領域的追求。一方面深化各學科領域的專業深度,另一方面也提倡跨多元領域的知識整合,乃至於打開國際視野的門窗。這裡提供給莘莘學子多元學習的良好環境。培育人才,始終是興辦學校的主要目標。 第四段,因應時代環境的迅速變遷,追求卓越、頂尖、創新、領先,成為學校永續經營不變的目標,因此期許全校師生一齊努力,追求「師大」良好的校譽學風,大力傳揚到全世界。 |
意見回饋:pr@ntn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