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喜村 |
系 級:工教系54級 學 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教系學士 東洋大學工科碩士 東京大學工學博士 美國Pacific Western大學醫學博士 經 歷:任教國立台灣交通大學 任教澳洲雪黎科技大學;澳洲國際學院院長 新東洋醫藥學研究所所長 現 職:澳士寶開發顧問公司董事長 |
具體傑出事蹟一、任職留日同學會東京總會總幹事,協助僑胞學國語,為維護當地華僑,帶領爭取我國僑校機構在日資產與權益,並使東京和橫濱僑校不被破壞及侵佔。任澳洲台灣同鄉聯誼會首任會長,協助鄉親子女學習,建立互助互榮的在澳生活。澳洲地區台灣師大校友會發起人之一,協助僑教文藝之活動發展,曾安排僑胞義演,觀眾破歷年來各社團紀錄。同時也是福建會創會人之一兼副董事,促進澳洲之港、澳、星、馬、台的新舊僑胞合作聯誼。亦是台灣商會發起人之一,協助在澳商機與國內外國際交易等。 二、二十五年前向日爭取日本國際大工程及國際商船給國內企業,增加本國政府特大宗收益有助國內經濟發展,目前正研究開發新科技自主能與新時空醫藥學。 團體聯合年會頒發「木鐸獎」。 自述我出生在雲林縣鄉下農家,從就讀幼稚園一直到小學畢業期間,老師及父母的管教相當嚴格,放學後回到家裡還要上三字經及四書五經教我功課的是長住在家裡的醫師兼我的教師。考上初中後就脫離了嚴格管教的生活,結交一位高年級的學長,他十分放蕩,跟他四處遊玩不愛讀書,差一點被學校留級退學,父母得知後更嚴加監督管教,直到畢業都不曾鬆懈。 畢業後想投考師範學院,可終身當老師。但父母認為學工科比較好,「一技手藝勝數甲地」,因此投考台南高工機械科。當時因平均地權政策,家中擁有的田地被分完了,家庭經濟變得很差,台灣的經濟也很不好,物質缺乏,住校可省錢。學習過團體生活,使我體會一定要努力,每天晚上當學校宿舍熄燈後,再走到走廊照明燈下繼續拼讀到深夜,週末假日更不敢偷懶。當時最感興趣的科目是數理、工科,文科最不好,還好我的國文老師對我特別輔導及鼓勵,她是最理解我及對我幫助最大的恩師之一。高中畢業後參加當年的特考,考取機械類組榜首。高工三年在文化古城(台南),很羨慕成大工學院的學生,決心再報考大學,回到清靜的家鄉專心準備聯考,果真如願考上我最喜愛的師大工教系。 師大真是理想的學習天堂,衣食住都是公費,更可安心學習。當時所開數理課未達我的理想,就利用課餘到數學系及理化系和台大機械系旁聽。只要沒課就待在圖書館少人出入的角落,那裡成為我的固定座位;因為那個位子光線、空氣都很好,可安心衝刺,對必修、選修學科及其他功課也都方便參考圖書館的資料。師大畢業後分發到台中高工任教,利用公餘時間自修日文、英文。又組成社團柔道隊,感覺就像家父所開的文武館,把自己所學教給他們,有一次還帶領隊員約一百多人,由阿里山攀越到玉山(這是登玉山史上人數最多的一隊),再經由玉山走到日月潭,如此磨練將刻苦耐勞的精神與學生共勉。令我深深覺得山高路遠,要達到目的地一定要從近地不停前進,要走上頂峰一定要從山下往上攀登,想要學成更高學術及技術,一定要從相關學科學習奠定基礎,將來各種人生職場都要在年輕少壯時候下決心鎖定方向,一步一腳印學習,終能達成效率與圓滿,才符合年輕人最有魄力的作為。 爾後我計劃出國進修,與父母商量討論後,決定尊重他們的意見。他們認為去美國不如去日本,因為日本人比較重感情禮節,因此轉移目標加強日文。雖幸運考取教育部留學補助獎學金,但費用還是不夠,無法順利成行,十分困頓憂鬱。還好又申請到日本通產省的獎學金,僅有一個名額,卻很幸運的被錄取了。到日本後選擇一所有建教合作的大學繼續深造。後來發現全日本只有東洋大學是產業合作的大學,理論與實際並重,但要考試合格才能進入東洋大學碩士班攻讀。意外又高分考上機械科,這要歸功於在師大求學時,利用課餘時間到處旁聽的收穫。拿到碩士後,本應回國任教,經過幾番掙扎思索,深覺在日本可學的學術知識實在太多,非學足還不想回台灣。但日本私立大學學費太貴,又轉至國立東京大學,原想學工程管理,又發現世界最有名的兩個學派:一是東京大學管理科學,另一是早稻田大學管理系統。因想兼學兩個學派,才同時踏入兩所大學。早稻田大學之管理與生產工場性質較近也容易學,而東京大學的管理則專精在醫學方面,因此指導教授要我把醫學必修科學全。經過四、五年的苦修,指導教授認為還是不夠。此時心中反覆盤想,已遠離了長久努力的工程工學,經多方思考,那一類科對國內較有幫助,最後通過多篇論文發表以及到各地講演,終獲通過取得工學博士。 前兩年有數家大公司聘請我當他們的顧問,當時觀察各大公司和工廠,員工對預防保健常識都不懂,更不重視自身的健康與保養方法,因此更體會需要讀完醫學不可。憑著當年在東京大學所學醫學基礎,專心致力研究預防醫學及保厭醫學,又遠赴美國進修而獲得學位。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如日本、台灣、美加、澳洲等國家做健康醫學講座與服務人群社會,一直把醫學和工學兩方面融合。總觀未來人類對新時代醫學的預防保健,醫學和工學兩方面的新科技、自生能方面更須多加重視。 今日講述我一生的求學與求知的慢長經驗及心路歷程,更要強調健康和言行同等重要,並與各位師大前賢後輩互相砥礪。最後以「忠厚的做人、盡責的做事、熱誠的為人、專一為事、學術要高精」等五句話與大家共勉之,用畢生的心境內涵來告訴大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