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傑出事蹟
一、七十六學年度大學暨獨立學院教學特優教授。 二、教育部八十三年優秀教育人員。 三、太平洋科學協會(PAS)地科會委員。 四、日本國立筑波大學非常勤講師(同台灣的客座教授)。 五、獲美國王安漢學研究獎助金基金會獎助研究台灣地名與漢語。 六、南洋大學研究院亞洲文化研究所校外(即國外)考試委員。 七、擔任高、普、特考典試委員約二十次。 八、內政部地政司地圖審查委員會委員(約擔任十五年)。 九、教育部人文學科教育研究委員會諮詢委員(現任)。 十、本人為我國開創了農業地理學與地名學二學科。 十一、行政院壹等服務獎章。 十二、中日論著超過一百五十種(篇)。 十三、任私立泰北高級中學董事至今約二十年。
興趣與耐力
月前,系主任告訴我,要推薦我參加傑出校友選拔,在直接反應之下,婉拒了。不過後來心想,三十餘年來系裡同仁奮鬥出來的成果有目共睹,也漸獲國際地理學界的肯定。身為前輩,和三年前率先接受名譽教授提名一樣,筆者認為有需要出來應選,因此才填了表送出資料。
日前校友服務組要求筆者寫出奮鬥的心路歷程、人生觀之類的短文一篇以便鼓勵後進,砥礪奮發。在提出兩點經驗與想法之前,先說明三點背景資料,以增加讀者的認識。
其一、筆者父母雙方家庭均屬書香門第,重讀書不重名利。家父為連雅堂先生的文友,曾任民推官派鎮長。由於不擅於應付戰後國內官場習俗,不到一年就辭退了。這樣的性格似乎也反應在筆者的為人處事上。 其二、筆者有個以家為重、相夫教子的賢妻,她三十多歲即任某中央部會的科長。但是為了照顧家庭,毅然提出辭呈。筆者三、四十年來無論家計或在子女教育上均無後顧之憂,故能夠專心教學與研究,實有賴她的犧牲與支持。 其三、筆者留學日本時的指導教授是執日本地理學界牛耳的名師。他主張住家離工作場所近,一生可節省很多通勤時間,有助於教學與研究。又在筆者舉家返國服務前,特別叮嚀:「博士學位的獲得不是研究寫作的終點而是起點」。筆者一直銘記在心且努力執行。
至於筆者要與大家分享的經驗與想法如下: 一、興趣 筆者喜愛野外實察與研究,走遍全島各地,也寫了大約一百五十種的中日文論著。民國62年,筆者擔任太平洋科學協會地理科學委員會委員,在參加關島的期間會議回國後不久,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曾召見筆者,並問及有關教育方面的問題。筆者雖為二級師範的畢業生,但由於不適合從政的性格,加上家父不同意,為避免被延攬,筆者以「我不懂教育,只懂地理」來回答院長。如果當時從政的話,由於背離興趣,一定不會快樂,也不可能有機會獲得名譽教授與學術類傑出校友的榮譽了。
二、耐力 記得日制中學三年級時,曾參加一次全副武裝的三公里賽跑。那時參加者還有四年級與五年級學長,總共二、三百。筆者當時體重約五十公斤,在參賽者中算是瘦小的一個,然而由於堅強的耐力,竟能跑出五十名以內的成績。筆者的爆發力無足,但是卻擅長持久性的磨練。這種過人的耐力讓筆者自高二開始,一直維持平均每日八小時的用功。若說今日有所成就,實由於沒有後顧之憂,再加上住家離學校近而能充分的時間,點點滴滴熬出來的結果。
總而言之,筆者幸運地有父母以及妻小之支持與恩師的教誨培訓,才能有今日的成果展現,除了感謝一切的一切,更期盼能與後進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