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肇珩 |
系 級:社教系48年 學 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教系 經 歷:中央通訊社記者;正中書局總經理;活水文化雙周報社長 中華日報副社長、社長 監察院監察委員、顧問 現 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教系講師 |
一個真正的記者,要能守住平凡一九六○年代,黃肇珩闖入以男性為主的記者圈,跌跌撞撞邁進七○年代、八○年代。 常常有人問她:「如果一切歸零,從頭開始,妳會選擇什麼工作做為第一份職業?」 她回答:「記者。」 記者,是很迷人的工作。它充滿挑戰;不停接近人群、新事物,不斷面對新問題、新衝擊;緊跟社會脈動,在無止境的壓力中學習成長。 黃肇珩於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畢業後,進入中央社,由實習記者到正式記者到新聞部主任,先後達二十年。世新大學董事長葉明勳這麼說,黃肇珩擔任記者採訪各種不同類型的人事物,憑她求是、求真 、求美的責任感,在陌生的世界觀察入微、謹慎取材,運用流暢文筆完成極有深度的報導。 她採訪過的人物從政治大老張群、王雲五到學術界泰斗胡適之、趙元任、林語堂、吳大猷、錢穆、梁實秋等,並以《一代名師-蔡元培傳》榮獲國家文藝獎。她曾任中華日報社長、正中書局總經理、監察委員等,但一路走來,黃肇珩最熱愛的仍是新聞工作,即使她有許多動人頭銜,但她最願被稱作的頭銜是「記者」。 然而,她並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要成為記者的,在她記者生涯尚未開始時,也曾經在老師與記者工作間猶豫過。她在《記者 黃肇珩-記者生涯與真實人生》一書中,記錄著這麼一段: 在黃家的族譜上,沒有當記者的,在親友中也沒有。在我當記者以前,我對這行自由職業唯一的認識:記者很會寫文章。可惜,我連文章也沒有做好。 七千多個不見晨曦和晚霞的日子,在輕輕的筆尖下溜過,這是一段屬於我最美好的時光,我雙手捧給了我終於抉擇的這份「晨昏顛倒」、「六親不認」的新聞工作,沒有抱怨、沒有惋惜,只有溢滿心懷的感激。 一九五九年六月,社教系新聞組謝師宴那天,同學們的工作差不多決定了,我突然打退堂鼓,不想去中央通訊社實習、參加考試。我告訴老師,我要接台北師範學校的聘書去教統計學,于衡老師登時發了脾氣。我很可以了解于老師炸開的這陣風暴: 我們這群社會教育系的第一批大孩子,過了一年無依無靠、惶恐忐忑的日子。第二年,有了大家長孫邦正老師,接著分組確定。于衡老師和王洪鈞老師、歐陽醇老師,為這個毫無歷史傳統承襲的組安排課程,為台灣第一批新聞「科班」學生鋪路。在實習時,他們悄悄地幫著這些大弟子撥開可能的「競爭者」(政大復校後第一屆新聞系畢業生,也在這一年出師)。這一片苦心,無非是希望我們個個投入新聞界。為跟隨在我們後面的學弟學妹們走出一條路。而我卻想逃避這份責任。 當我想躲過老師責難和曉以大義的勸導,溜開謝師宴會場下樓時,從背後拋來于老師好沉好重的一句适:「黃肇珩,如果妳認為當記者是跳火坑,妳也得跳!」我跳了,不是火坑,是一片廣袤的沃土,我在中央通訊社充滿陽光和雨露的大地,辛勤耕耘了二十年。 她跳了,這二十幾年來,她在這火坑裏創造新聞界「黃派」特稿寫法,在十之八九都是男性的記者圈裏為女記者開路。而現在,她以一位「老師」的身份,回到母校社會教育系新聞組,循循善誘準備上路的新聞人,燃燒更熊烈的火焰,浴火新聞界。 黃肇珩說:「一個真正的記者,要能守住平凡、踏實;自負、燥進、取巧,都會扭曲了記者的本色與新聞的本質。」她持守這份信念,作一個真正的「記者」,始終不變。始終,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