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校友
第三屆(2003)傑出校友

林明璋

系 級:理化系48年
學 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化系
    Ph. D, Univ. of Ottawa (Cannda)
經 歷: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二十三屆)、中研院原分所訪問學者
    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分子科學中心主任
    Emory Univ. (USA)化學系Woodruff講座教授
現 職:美國艾默瑞大學Emory Univ (USA)化學系教授

宏觀學習與學習興趣

化學動力學和燃燒化學的專家對氣態反應、表面化學、雷射化學及理論計算化學有傑出和創新的貢獻。於2000年當選為第廿三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也自2001年起擔任國內交通大學跨領域分子科學中心主任及講座教授。目前是美國喬治亞州恩瑪利大學(Robert W. Woodruff Professor of Physical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Emory University)的化學講座教授。 除當選中研院院士外,他也曾獲得素有台灣諾貝爾獎之稱的台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之科技工程獎。今年更獲得母校第三屆傑出校友獎。

「No free lunch.」很簡單的一句英語,卻道出林明璋的價值觀。他認為任何事情都是要投資、付出的。做生意要用錢投資、作研究也一樣,需要付出時間與心力。以他大學生活為例,不論是上課日或是放假天都在圖書館唸書到關門,二年級以後的暑假都留在宿舍唸書。所以他對於現在大學生一週唸書時間少於三十分鐘感到不可思議,認為這種情況不是大學生該具備的研究精神。 他強調在科學研究上,必須抱持「宏觀學習」與「學習興趣」的精神,「其實學習任何科目都沒有什麼差別,無論是哪一科要唸好都要學很多東西。」所以學生時代的他,在修完微積分、微分方程之後,就去學習高等微分方程,以後還選擇了向量分析、原子物理,而對於他本身就很有興趣的原子、分子微觀化學反應學力學更是卯足全力去做研究。

在他的想法裏,各方面的基礎都很重要,不能說唸有機就放棄物理,念物理就不要化學,這樣子的研究視野會變得非常狹窄,就算碰到新現象也無法理解,更別說從研究裏提出新發現、新發明。所以基礎學習很重要,再配合研究興趣及能力與時間,才能有創新與有深度的研究表現。

雖說個人在研究上的努力很重要,但是研究環境也會影響研究效果。以台灣現在的研究現況而言,是採取平頭式制度,個人化的競爭很少。在美國,是隨著每個人的付出與表現而決定個人的價值所在,所以每個研究者或教授由於個人努力與表現不同,薪資待遇也有不同,同一間大學的教授,他們的薪水可能相差一、二倍以上。反觀台灣,不論教授或研究者的付出是多或少,在追求平等待遇的情況下,每個人的待遇都相等。付出心力多者並沒有得到適當的報酬,或是充足的資金來做研究,這麼一來就會影響研究成效了。所以林明璋這次回國,除了到相關研究單位演講及講學外,也特別建言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和教育部長黃榮村,建議改善台灣的研究環境,希望不要再以平頭式制度來拘限研究。

事實上,林明璋認為台灣的研究潛力非常大。很多台灣教授都畢業自英、美等大學,以李遠鵬教授的學生刁維光教授、李遠哲院長的學生林志民博士等,都有很優秀的表現。前者在交大做研究,後者是台灣大學的PHD,他們所做的研究不比外國學生差。不過他建議在國內唸完碩、博士課程後,如果想要繼續往研究路上走的話,可以出國去做博士後研究,「一定要加強英文能力。」如此才能在國際間闖出名堂,畢竟論文研究或發表都會使用到英文。

最後,林明璋以一句話作為訪談結語,也以此勉勵學弟妹,「不論是做哪一方面都是要投資,如果你不計較今年會拿到什麼,明年會拿到什麼,只要一直用心做,總有一天會有收穫的。」

回到頁首